掃一掃
“東安湖公園建成后,對水質要求極高、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桃花水母和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角䴙䴘、普通鵟等鳥類就“不請自來”,在此安家落戶,成為湖中的靚麗風景。”東安湖公園的講解人員說起東安湖,十分自豪。
這個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的湖泊為何有這么大的魅力?不如跟隨“長江沿線(沱江流域)采訪活動”記者團一起去湖邊一探究竟。
東安湖內,小島錯落分布。
“東安湖真美啊!”看著清澈的湖水,感受著陣陣清風,一位來自四川省廣漢市的游客不禁感慨。
東安湖公園是大運會重點保障項目、天府藍網示范項目,總面積約5061畝,其中水面1634畝,生態修復面積3427畝。東安湖公園的建成有效解決了該片區低洼地帶連年受淹、塘堰水質差、東風渠歲修期缺水灌溉等問題。
同時,東安湖還有個重要身份——沱江流域的“毛細血管”。這是太和水設計院副院長王明斌對東安湖的形容,“東安湖水經由西江河匯入沱江,相當于沱江流域的‘毛細血管’。流域內每一個毛細血管都干凈了,沱江自然就清澈了。”
當前,東安湖水質穩定在Ⅱ類,部分區域達到Ⅰ類。為了達到這個標準,龍泉驛區做出不少努力。
“我們在建湖過程中始終遵循‘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蓄塘成湖、留木成林、因勢聚山、借渠引水’,深入開展植物、排水、水生態、動物棲息等專項設計。”成都市龍泉驛區水務局工作人員吳祖敏表示。具體而言,保護東安湖共有三大法寶——河湖分流、控源截污、水生態修復。
在東安湖附近,有驛馬河、李河堰等自然水系,每到汛期,洪水會對沿河生態造成一定影響。在東安湖公園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到汛期行洪對東安湖的影響,通過河湖分流將自然水系從湖邊引流而過,既保證了河流通暢,又不會將河水引入湖區影響水質。
控源截污東安湖建設的一大亮點。在規劃建設中,東安湖公園充分利用周邊道路市政管網,對片區雨污水進行全面收集,污水排放至污水處理廠處理成再生水后補充河道生態基流。雨水則直接通過雨水管道流進附近河道,東安湖僅接受經植草溝、雨水花園等海綿城市措施凈化過濾后的雨水。
“2020年8月,一場40年來最大暴雨突襲龍泉驛區,大量泥漿涌入東安湖,導致湖水渾濁不堪。”太和水設計院院長郭銀銀回憶起東安湖建設初期的情景,“當時,整個湖區的建設僅完成40%。雨水過后,僅用了一周的時間,湖水就完成了自凈,透明度恢復到近兩米。”
東安湖施工進度成效。
“東安湖的污染主要來自地表徑流,諸如綠地植被等海綿工程的建設大幅提高了截流效率,像之前那樣一下雨泥漿就匯進來的情況已經很難再看到了。”郭銀銀告訴記者。
湖內還設有兩個智能監測點位,對東安湖的水質變化和水生態系統運行情況進行實時檢測,一旦湖水出現異常,智慧水務系統會及時發出警報。
除此以外,生態修復也一項重要內容。在東安湖,生態修復與湖水蓄水同步進行——水底的金魚藻、苦草、菹草和岸邊的美人蕉、風車草、菖蒲交相輝映,既美化了景觀,又對水生態起到了修復作用。
此外,湖內還放入了烏魚、鱸魚等肉食性魚類,用于控制水生態系統建設初期對水生植物威脅較大的草食性魚類,保證水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