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3月1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面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有關情況。
此次發布會是全國兩會結束后,發改委舉行的首場發布會,重點關注了哪些生態環境領域問題?
2月28日,國家發改委、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疾控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全面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通知》。3月1日,8部門聯合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對各項工作作出明確部署。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司長劉德春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發改委已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超1000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超過1萬億元,支持各地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2022年,全國新增污水處理設施超過1500座,污水管網約30萬公里,垃圾焚燒處理廠超過500座,危險廢物處置能力達到1.6億噸/年,增長了4倍,群眾身邊的污水垃圾等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全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約280萬噸/年,比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提高80%以上,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間醫療廢物及時妥善處置。”劉德春表示,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城鄉、區域環境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加強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劉德春表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推動各地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優布局、提品質,大力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補齊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加快城鎮老舊城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區域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推進城市、縣城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提升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水平。積極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
二是提升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能力。加快完善垃圾分類設施體系,補齊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短板,鼓勵推動設施覆蓋范圍向建制鎮和鄉村延伸。
三是加快醫廢危廢等處置能力建設。加快健全醫療廢物收集轉運體系,支持現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提標改造,確保醫療廢物應收盡收和應處盡處。科學布局建設與產廢情況總體匹配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監管和風險防范能力。
劉德春介紹,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實施《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總體方案》及七大領域單項行動方案以來,推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創建行動取得積極進展。
截至2022年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階段性目標任務已經完成,全國70%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建成節約型機關,全國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人均用水量比2011年分別下降24%和28%;共有109個城市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綠色出行比例和綠色出行服務滿意率大幅提升。積極培樹了一批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綠色家庭典型,推廣了一批人居環境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的綠色社區示范。
劉德春表示,下一步,將全面深化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積極推動3方面工作:
一是開展綠色低碳生活全民行動。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深入推進全民節能、節水、節材、節糧,推廣文明餐桌、“光盤行動”。推動構建黨政機關帶頭示范引領,企業主體履行社會責任,人民團體發揮積極作用,社會組織提供公益服務,社會公眾積極廣泛參與的綠色低碳全民行動體系。
二是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深化綠色環保主題宣傳,圍繞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全國愛國衛生月等持續開展宣傳活動,充分動員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力量,將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
三是加大文明健康行為監督引導。通過推廣文明健康引導員、“曝光臺” “隨手拍”等方式,加快形成約束有力的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環境,推動廣大人民群眾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習慣,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道德和生態文明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