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從“十三五”到“十四五”,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逐步走向深入,去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言猶在耳,業內人士認為,多年的努力下,環保工作生下來的都是“難啃的骨頭”。如,農業農村這個大領域仍然是我國環保工作中的短板問題,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很關鍵。
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曾表示,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總體上正處于爬坡過坎、不進則退的吃緊階段,多項污染防治水平仍有待提升。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加快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目前,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工作承壓的同時,更要積極利用起農業農村的減排固碳能力,助推農業農村環境質量的整體提升。農業農村的減排固碳力有多強勁?
據了解,我國農業生產用能超過8600萬噸標煤,農村生活用能接近2.5億噸標煤,農業農村合計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直奔2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而去,占據全國排放總量的15%左右。而農業農村還擁有著減排固碳的“尖子生”之一——生物質能源,可開發空間進一步擴大。有研究人員表示,生物質能源是零碳能源系統中最重要的燃料,是目前全球唯一具減碳、負碳、碳中和功能的能源……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我國的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工作啟程并按下“加速鍵”。
今年7月,《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文件明確了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的重點領域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田、農機、可再生資源替代等,并期望在2030年,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與糧食安全、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統籌推進的合力充分發揮,種植業溫室氣體、畜牧業反芻動物腸道發酵、畜禽糞污管理溫室氣體排放和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用能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農田土壤固碳能力顯著提升,農業農村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9月,湖南發布《湖南省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種植業、養殖業單位農產品排放強度穩中有降,農田土壤固碳能力、漁業碳匯能力增強,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用能效率提升,在中部地區率先構建現代低碳農業產業體系。10月,江西省發布《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布下了稻田甲烷減排、化肥減量增效、畜禽低碳減排、漁業減排增匯等八項重點行動……
近日,農業農村部生態總站還印發了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在生物質能替代方面的15個典型案例,包括秸稈打捆直燃集中供暖、生物質成型燃燒供暖、秸稈熱解氣化集中供暖等。推進農村可再生能源替代技術的落地,這些典型案例提供了豐富的先行經驗及實施路徑。
總而言之,環保工作的重心正在逐步向農村轉移,這場“持久戰”中,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必然是要發揮重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