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對中國能不能完成南水北調這樣的大工程是心存顧慮的。”9月12日,國際水資源學會和世界水理事會聯合創始人阿西特·比斯瓦斯在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期間舉辦的國家水網及南水北調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坦言,“如今,作為工程師的我為南水北調取得的成績鼓掌。事實證明,中國在水利工程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上和兩千年前一樣站在世界前列。”
“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攻克了低揚程大流量泵站、超大型渡槽、大口徑輸水隧洞、新老混凝土結合、膨脹土施工等一系列世界級技術難關,創造了多個世界之最。”中國南水北調集團董事長蔣旭光介紹,截至目前,東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調水超650億立方米,補給多個重要城市的用水,如“南水”已占北京城區供水的75%,占天津城區供水的99%。
那么,650億立方米的調水量夠不夠用?南水北調工程能在其他區域“復制”嗎?西部缺水地區的用水問題能不能通過調水解決呢?
我國仍需進一步優化水資源
有觀點認為,近幾年中國用水總量緩慢下降,表明中國已經出現了用水“拐點”,意味著在當前供水能力下,中國北方地區已達到水供需相對平衡。
針對上述觀點,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部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建云表示,這一判斷忽略了用水總量緩慢下降的多種因素,比如水利普查統計修正帶來的數據偏差。
“當前我國用水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但用水需求還并未得到真正滿足。”張建云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規模的增長,比如城鎮化率提高、生活消費需求增加、生產規模擴大等,用水需求也會隨之增長。
主要發達國家的用水達峰節點佐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示,在第一產業比重小于5%、第二產業比重為30%—40%、第三產業達到60%以上時,才會出現用水總量的“拐點”。
“中國當前的第一、二產業占比仍然相對較大,第三產業占比僅達到52.8%,并未達到峰值階段。”張建云說,在城鎮化率和人均GDP方面,中國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這些都需要水資源的進一步優化,進而為不同地域的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南水北調工程將為西部經濟發展注入“活水”
當前,南水北調工程解決了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個縣市區的水源問題,已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這條生機勃勃的生命線又將延伸向何方?
蔣旭光介紹,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將準確把握東線、中線、西線三條線路的各自特點,各自分階段開展建設。東線實施“一干多支擴面”,積極推進二期工程立項建設;中線當前的緊迫任務是“引江補漢”,要規劃建設好沿線調蓄工程;西線目前處于規劃論證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階段。
“西部調水海拔高、水量大、范圍廣,具有極其明顯的布局優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表示,西線調水工程應實施主動的水資源布局,支持包括成都平原、河西走廊、黃河流域的經濟發展。
“近年來,西部經濟有所發展,但仍與東部地區經濟存在較大差距。要發展西部經濟,前提是構建起‘水網經濟格局’。”王浩建議,通過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賦能黃河沿線經濟帶,打造西南、西北水網聯通經濟帶,為西部經濟發展注入“活水”。
南水北調工程攻克了大量世界難題,后續工程中將有更多難題等待攻克,尤其在挑戰高海拔地區的西線工程將有更多世界首創。蔣旭光表示,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將以重大水利工程為牽引,加快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通過科研創新、模式創新等高標準、高質量推動南水北調后續工程的建設。